公司新闻
中国食品被指双重标准 一流出口二流内销
阅读次数:737发布时间:2011/4/20 10:39:44
内容提要:一边是国外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另一边是有关部门回应未超国家标准,新近发生的“雀巢婴幼儿米粉事件”,再次引发消费者对食品的海内外“双重”标准的困惑。类似食品标准“内外有别”的现象并不少见。对此,专家认为,我国食品标准要向国际标准看齐,“在可能的情况下要从严”。
我国食品标准被指“内外有别”
出口食品合格率超99.8%,内销食品合格率在90%左右;食品安全事件频出暴露食品标准滞后等问题
一边是国外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另一边是有关部门回应未超国家标准,新近发生的“雀巢婴幼儿米粉事件”,再次引发消费者对食品的海内外“双重”标准的困惑。类似食品标准“内外有别”的现象并不少见。对此,专家认为,我国食品标准要向国际标准看齐,“在可能的情况下要从严”。
-现象
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
数据显示,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在“多年整顿”的背景下,合格率却只有90%左右。虽然只有九个百分点的差距,但却暴露出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尴尬。
专家指出,一方面,我国的食品需要“摸高”才能进入国外市场,导致“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
另一方面,在宽泛标准产生的“洼地”效应下,一些在国外被认定为“不合格”的洋食品,能堂而皇之地进入我国市场。有些产品在国外被查出安全问题后,面对中国公众的质疑,却因中国的低标准而常“傲慢无礼”。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说,对于某些国家而言,食品安全的标准犹如“技术壁垒”,是保护自己国家产业的“利器”。“欧盟几乎是国际上公认对食品安全要求严格的地区,我国企业生产的乳制品很难进入欧盟、美国等标准严格的市场。”
专家提出,在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固守落后的标准,无异于“刻舟求剑”。与造假技术的花样不断翻新相比,某些领域的标准滞后,也造成监管乏力,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相关产品更多>>
相关文章更多>>
- 2011/11/16实验室测力仪的常规分析及如何选型
- 2011/11/15新型电子扭转万能试验机研制成功
- 2011/11/14如何选择包装检测设备
- 2011/11/14各个行业对拉力试验机夹具的要求
- 2011/11/8智能传感器的功能及应用领域分析
- 2011/11/7材料的最大试验力怎么算你知道吗?
- 2011/11/4关于环境对产品的影响和失效模式
- 2011/11/3Maxim推出满足智能电表通信要求的单芯片解决方案
- 2011/11/2小心低价购买试验机背后的陷阱
- 2011/11/1神舟八号11月1日5时58分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