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登录 未经易推广诚信审核

杭州托普仪器有限公司

公司新闻

牛盾:发展一村一品 共建和谐美好新农村

阅读次数:165发布时间:2009/4/17 11:09:36

前不久,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30年前,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着眼于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推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由6095亿斤增加到10030亿斤,人均由318.7公斤增加到38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增长了29倍;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1479万。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结构性调整快速推进,涌现出一大批特色明显、产业突出、类型多样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一村一品得到长足发展。2007年,一村一品专业村4.3万个,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6.8%,经济总收入达1.2万亿元;专业村农户数1900多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7.8%;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085元,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倍。

  中国在推进一村一品过程中,立足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

  坚持家庭承包,创新组织形式。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各地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开展专业化生产,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用产业化经营理念谋划一村一品发展,多形式、多途径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将专业村、专业乡镇作为各类产业化组织的原料生产基地,大力推进“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组织模式,把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品一社、一乡一业、一业一企,培育一村一品发展的组织基础。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千差万别,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多种多样,发展一村一品得天独厚。各地从实际出发,适应人们日益增加、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和产业,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夯实一村一品发展的产业基础。

  坚持农民主体,加强政府引导。农民是发展一村一品的主体。在推进一村一品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培养农民的自主自立精神,引导农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为加快一村一品发展,各地都成立了推进一村一品工作机构,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制定具体的扶持措施,编制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大财政和信贷投入,开展信息服务,加强农民培训,树立典型示范,优化一村一品发展的外部环境。

  坚持生态保护,强化集约利用。我国农业生态相对比较脆弱,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各地从当地生态资源承载能力出发,着眼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清洁生产,推广运用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药、节能等节约型技术,重点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产品和项目,强化人才、资金、装备等要素的投入和整合,提高一村一品发展的集约水平。

  坚持市场导向,提升经营效益。随着农业国际一体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需求已成为发展一村一品的风向标。各地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多层次、多样性的消费需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强市场营销,推动产销衔接,做到以销定产、以产促销;培育知名名牌,以品牌保质量,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提升一村一品发展的内在质量。

  当前,我国一村一品由自发形成向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转变,由以农户为主向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带动转变,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和集约化转变,由数量扩张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推进产业富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变产业优势为经济优势,全面推进一村一品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艰巨,对发展一村一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立足全局,把握重点,统筹推进。

  一要着眼于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积极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

  二要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一村一品发展的根本目标。通过培育和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产品储藏、包装和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要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一村一品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推进一村一品,促进农户联合与合作,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引导农民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一村一品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注重品牌打造。在培育主导产业和开发特色产品的基础上,突出品牌培育和打造,提升产品内在品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推进科技进村入户,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开展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申报名牌产品,加强宣传推广,打造一批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品牌。

  注重人才培养。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农民的自强自立意识,培养农民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农民积极自主创业。围绕特色产品、主导产业开展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科技带头人和会经营、懂管理、善营销的农村能人。采取引导、扶持和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各类专业人才投身一村一品实践。尤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展农村优势特色产业。

  注重组织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是一村一品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关键环节。支持一村一品专业村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开拓市场。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引进外地企业到本地建立生产基地,开发特色资源。专业村和专业乡镇要主动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接,提高一村一品的商品率。采取合同、合作与股份合作等方式,强化一村一品各经营主体间的利益联结关系,增强一村一品发展活力。

相关产品更多>>

相关文章更多>>

在线询价

在线询价

* 求购名称: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公司名称:
* 验证码: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