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baichuansw2015 服务热线:0571-85363692
为了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国颗粒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成果,探讨本领域国际上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向,2010年8月16日,“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2010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在西安市陕西宾馆(陕西丈八沟宾馆)隆重开幕。
本届会议由中国颗粒学会、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大同大学主办,中国颗粒学会测试专业委员会、上海市颗粒学会、北京粉体技术协会、陕西省颗粒学会、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协办。来自颗粒学及粉体技术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本次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应邀参加。
同时,大会还邀请了8位颗粒学及粉体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作为我国水泥工程领域惟一的院士,徐德龙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生态水泥工业的深刻含义、高固气比理论以及超细粉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同时,徐德龙教授还着重阐述了其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表示十分看好水泥工业生态化的前景。
姚永德教授解释到,通过在纳米多孔型阳极氧化铝模板上形成铁/铂双层垂直对齐和类似倒锥结构的这项研究,磁性纳米粒子的磁化反转机制可以得到证实。另外,降低铁或(和)铂的指定厚度,可降低磁化程度,就可以得到独立旋转逆转相互作用的结果。
李顺诚教授首先简要回顾了碳气溶胶的国内外发展、碳气溶胶对环境、气候及人类健康的影响和碳元素分析仪器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们节能减排的挑战也将不断加大。但是,节能减排并不只针对二氧化碳和碳气溶胶,应该是控制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对环境、气候、人类健康的保护起到协同作用。”
陈建峰教授通过超重力法成功合成了纳米颗粒材料,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另外,陈建峰教授还表示:“目前,纳米颗粒材料制备工程的关键科学问题集中在分子热力学、纳米材料生成动力学、分子反应工程三方面。若采用纳米技术合成药物制剂,国际市场前景可高达3800亿美元。”
王学重教授通过过程层析成像、动态光散射以及超声波的数据,对悬浮液和纳米颗粒浆液过程的多变量进行了统计控制,同时,王学重教授还指出:“在线测量对于产品生产工艺的质量控制很重要,但是目前在线测量的应用工作还不普遍,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努力。”
骆广生教授说到:“微化工系统的高效混合和传质性能可为纳米材料的大规模制备提供均一的反应环境,可较好地实现对成核和生长过程的控制。另外,多相微分散体系流型的有序性为调控粉体材料的样貌提供了好的手段。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张忠研究员谈到:“纳米复合材料最重要特点之一是由于纳米颗粒在基体中引入了巨大的界面区域,因而纳米颗粒能够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关键性能,其中包括抗疲劳、耐蠕变和耐摩损等特性,这些材料在汽车、生物材料、电子封装材料、造纸工业等领域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沈睿先生首先介绍了一些涉及到粉体工艺生产的日常消费品,如牙膏、肥皂、洗发水、电池、洗衣粉等,并指出了粉体工艺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同时,沈睿先生还表示:“宝洁公司为开放式创新,追求‘联系+发展’,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技术与创新潜力,更应重视‘联系+发展’。”
为丰富年会内容,同时促进粉体行业产、学、研、投等领域更好的对接,本届年会还组织了“粉体加工设备、颗粒测试仪器及科技成果展”、“粉体技术及产业化交流会”,以期通过此平台更好地为行业企业服务。英国马尔文、贝克曼库尔特、瑞士华嘉、日本堀场、欧美克、丹东百特、济南微纳、上海福里茨、德国莱驰、成都精新等公司纷纷参展。
另外,会议同期还举办了中国颗粒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换届工作会议,并分别以“颗粒测试与应用”、“气溶胶”、“流态化基础研究与应用”、“颗粒制备与应用技术”以及“超微颗粒材料”为主题举办了分场报告会。
同时,会议还将评选并将在年会闭幕式上颁发“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青年优秀论文奖”和“优秀研究生论文奖”。“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 设立于1997年,与每2年一届的学会年会同步。 2007年8月初,经国家科学奖励办公室正式批准,“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 已经成为国家承认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
展会时间:2020/4/21 至 2020/4/23
展会地点:俄罗斯 - 莫斯科 - 俄罗斯莫斯科中央展览中心
主办单位:Mir-Expo Exhibition Company
承办单位:
展会时间:2020/9/2 至 2020/9/4
展会地点:武汉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单位:山东省润滑油行业协会
承办单位:北京鼎成创赢国际展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