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官方微信:baichuansw2015 服务热线:0571-85363692

八部门联推新政 新型储能产业开年定调

发布时间:2025/2/21点击次数:983

草莽时代不再,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加速跑入“正规军”。

 
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八部门共同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的出台,为未来我国新型储能产业链发展积极定调,从竞争格局、产品力、应用领域、多元化技术、国际化等多方面为新型储能指明了发力方向。

“《行动方案》针对不同场景建议开发多类储能需求和对应产品、着重攻关新技术。在国内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电价政策改革以及强制配储取消的背景下,政策有望指引国内储能装机的中长期驱动因素,储能行业有望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头部具备技术、市场优势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开源证券分析。

《行动方案》显示,新型储能制造业是为新型储能提供能量存储、信息处理、安全控制等产品的制造业的总称,以新型电池等蓄能产品和各类新型储能技术为主要领域,也包括电源管理芯片、电力电子器件、热管理和能量控制系统等环节。新型储能制造业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新兴领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支撑。

根据《行动方案》规划,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第一,产业体系加速完善。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产业主体集中、区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第二,产品性能显著增强。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和技术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新型储能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显著提高。热滥用和过充电不起火、不爆炸,全生命周期安全水平加快提升。第三,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新型储能产品与技术多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好满足电力、工业、能源、交通、建筑、通信、农业等多领域应用需求。

新型储能是高速发展的一环。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储能累计装机达到137.9GW,其中,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达到78.3GW/184.2GWh,功率/能量规模同比增长126.5%/147.5%。在新型储能诸多技术类型中,目前锂电池一家独大,中国的锂电企业也在全球占据领先优势,其他如钠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铅碳电池、飞轮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尚处于持续研发和产业化的推广应用阶段。

《行动方案》的出台,明确支持多项技术发展,有望改变锂电池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行动方案》提及的新型储能技术高达12项,分别为: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铅碳电池、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及其他技术(水系锌离子电池、水系铁镍电池、镁离子电池、熔融盐铝电池、镍氢电池)。此外,高效系统集成和智能调控产品及技术、生命周期多维度安全产品及技术也是两个被重点提及的方面。

《行动方案》明确鼓励发展多元化新型储能本体技术。第一,鼓励技术多元化:鼓励中短时、长时电能存储产品形式多样化,不局限于现有电化学锂电池方案,核心需求是技术安全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第二,明确各类产品商业化。优先级推动超级电容器、铅碳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攻关,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第三,支持技术形式百花齐放:支持新体系电池、智能电池、储热储冷及新型物理储能等前瞻技术基础研究。《方案》鼓励新技术发展,未来产品的主流形式或将发生变化。

针对锂电池,《行动方案》还指出,面向新型储能应用需求,加快长寿命高容量先进活性材料技术、高效补锂技术攻关,发展高附加值辅材产品,重点布局大容量高安全储能电池、高功率电池、全生命周期高能效电池、储能用固态电池、全气候低衰减长寿命电池、高一致性电池系统等先进储能型锂电池产品。

国际化上,《行动方案》要求加强新型储能领域国际合作。探索将加强新型储能领域国际合作纳入共建“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框架,加强与相关国家资源战略、政策、标准等对接,积极推动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防范出口领域恶意竞争,共同维护中国品牌良好形象。中国储能企业将有机会复制光伏产业曾经的成功路径,从“产品出口”升级为“技术标准 商业模式”的全球输出。

《行动方案》发布后,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组织开展宣贯解读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落实四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相关部门协同和上下游联动。鼓励地方出台支持新型储能制造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发展的专项政策。二是加大政策支持。支持新型储能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多场景新型储能应用试点示范。三是规范行业秩序。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锂电池行业规范管理。推动建立储能型锂电池碳足迹认证体系和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体系。四是加快人才引育。强化新型储能制造业领域产教融合,加强新型储能人才队伍建设。

业内有专家预测,取消强制配储 八部委联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之后,今年将出现系列连锁反应。强制配储的取消,将引发新一轮抢装潮,因政策设置了“新老划断”节点,即2025年6月1日,存量项目需要在此之前并网,预计第二季度储能装机量将环比增长40%,第三季度将回落至正常水平。其次,价格战将进入白热化。为争夺储能剩余订单,储能系统最低报价或低至0.4元/Wh(含电芯),部分企业通过绑定EPC服务或报出更低价格。下半年,依赖强制配储的企业将面临订单萎缩,尾部企业预计批量退出市场,低端产能加速出清,市场份额将会向头部企业集中。新政加持下,将助推储能产业通过市场化手段和技术创新,推动储能从“成本负担”变为“收益工具”,竞争逻辑也将从“价格内卷”走向“技术突围”、“价值竞争”,达到全面入市的良性循环。 

解读B2B电子商务综合行业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易推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上一篇 北京海淀发布集成电路产业新措施,单个企业补贴最高1500万

分享到:

投稿箱:

如有仪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邮箱:1256925161@qq.com

公司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