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官方微信:baichuansw2015 服务热线:0571-85363692

各种可燃物质的不同燃烧类型

发布时间:2011/12/27点击次数:290

 

一、着火
    不论是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可燃物质,如与空气共同存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即行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燃烧,直至可燃物质燃尽为止,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做着火。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例如磷的燃点34℃,纸的燃点130℃,棉花的燃点150℃,麦草的燃点200℃,因此它们着火的难易程度由磷开始,依次升高。
    二、闪燃
    闪燃是液体可燃物的特征之一。当火焰或炽热体接近易燃和可燃液体时,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燃烧现象叫做闪燃。闪燃是短暂的闪火,不是持续的燃烧。这是因为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速度不快,液体表面上聚积的蒸气一瞬间燃尽,而新的蒸气还未来得及补充,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尽管如此,闪燃仍然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危险因素之一。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易燃和可燃液体蒸发出足够的蒸气,以致在液面上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闪点。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闪点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并作为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根据。某些固体物质,如樟脑和萘等,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因此也有闪点。
    三、自燃
    自燃是物质自发的着火燃烧,即物质在无外界火源的条件下,在常温中自行发热(或受热),由于散热受到阻碍,使热量积聚,逐渐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的燃烧。自燃现象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二种。
    (一)受热自燃:即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当达到自燃点时,即着火燃烧的现象。
    (二)本身自燃:即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影响下,由于本身内部所发生的化学、物理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逐渐积聚并使温度上升,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
    可燃物质受热(或自燃)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火灾危险性越大。一般说,液体比重越大,自燃点越低。如各种油类中,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自燃点依次降低,火灾危险性也依次降低。
    四、爆炸
    易燃液体的蒸气、可燃气体和粉尘、纤维与空气(或氧)的混合物在一定比例浓度范围内时,若遇到明火、电火花等点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因此,从消防观点来说,凡是发生瞬间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很大的压力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爆炸。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可燃气体或蒸气从工艺装置、设备管线泄漏到厂房中,或空气漏入存有这种气体的设备内,都可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种,便会造成爆炸事故。
    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的起码条件是达到爆炸极限浓度。爆炸极限浓度是指可燃气体(或粉尘、纤维)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一遇点火源就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如果可燃气体(或粉尘、纤维)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遇到点火源即不会燃烧也不会爆炸;如果高于爆炸上限,遇到点火源虽然不会爆炸,但却能够燃烧。
    爆炸极限的概念,是衡量有可燃气体(或粉尘纤维)作业场所是否有火灾爆炸危险的重要指标。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危险性越大。例如汽油的爆炸极限为1.0~6.0%,而乙炔的爆炸极限为1.53~82%,汽油的爆炸下限低,容易爆炸,而乙炔的爆炸范围宽,发生爆炸的机会多。
 

解读B2B电子商务综合行业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易推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相关技术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