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官方微信:baichuansw2015 服务热线:0571-85363692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1

发布时间:2008/9/9点击次数:396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1
来源:种子世界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08-9-9 15:41:15 阅读4次
韩梅邹芳刚(江苏省农林厅)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棉苗生长快,横向生长优势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优势明显,干物质积累多,抗虫性强。单铃籽棉重,皮棉产量高。其高产栽培的关键是促进生长中心及时而且质量地转移,即在适当降低密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抗虫杂交棉的生育特性,建立“高、强”源,在形成壮株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控,进一步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经济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1 培育壮苗
1.1 播前准备
冬前耕翻苗床,施足基肥。精选棉种,搞好药剂拌种和浸种防苗病工作。大钵育苗,一粒一钵,单粒播种。用好苗床除草剂,双膜育苗。施足基肥、浇足底墒水,为播种出全苗和稳健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1.2适期播种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在江苏沿海地区育苗移栽的播期略迟于常规棉花品种,以4月份播种为宜。主要根据当地5cm地温稳定通过14℃的日期来确定适宜的播期。适时播种对棉花的生长发育、产量都十分重要。据试验表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成铃时衣分主要受播期影响,但总铃数所受影响不大;播期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单株结铃性、正常吐絮的棉铃单铃重没有影响,但对棉花籽棉产量有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衣分下降,霜前花率下降,对皮棉产量亦有不良影响。
1.3播后管理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在50%棉种顶土时揭去苗床内的地膜。齐苗后利用晴暖无风天气的中午前后,由下风处逐渐揭膜,晒床散湿,同时喷药防治棉病。5月上、中旬移栽前5~6d,晴天的晚上通风口不封闭,开始炼苗。栽前2~3d,晴天可以昼夜炼苗,炼到红茎过半移栽。
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的生长潜力,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2.1 密度与干物质积累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不同密度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动态表明,开花前不同密度处理问干物重差异较大,花铃期差异趋于缩小。试验结果还表明,生物学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而当密度达到一定值后,密度继续增加,生物学产量提高较少。就生物学产量而言,当密度达3.9万株/hm2时,即已进入合理阶段。
2.2密度与个体和群体发育
不同密度处理的单株成铃数与密度呈负相关,低密下的单位株成铃数提高;不同密度处理间株高差异的前期较小,而最终株高的差距较大,且低密度处理的株高较低。这可能与其单株载铃量大有关。在群体质量指标方面,果节数和果枝数均随密度提高而增加,但较高密度处理间的差距相对较小,密度3.9万~6-3万株/hm2的节枝比为3.70~4.6l,而低密度下的节枝比在5.00以上;单株成铃率随密度的提高而下降,而且峰值出现的时期偏迟,而较高密度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峰值出现在开花至盛花之间。
2.3密度与早熟性
据研究,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果枝始节位逐渐抬高,果枝和蕾数逐渐减少,以密度3.75万株/hm2处理果枝始节最低,果枝数和蕾数最多,早发性较好;9月3日吐絮率、第1次收花比率、霜前花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以5.25万株/hm2处理早熟性最好。
2.4密度与产量形成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问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3.9万株/hm2、5.1万株/hm2和6.3万株/hm2三种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明显,但都显著高于其他不同密度处理。因此,结合生物学产量结果,可以初步明确:抗虫杂交棉移栽密度达到3.9万株/hm2左右,较易实现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的统一,并且保持较高水平。密度过低难以获得高产,而过高则经济效益往往会出现负增长。不同种植密度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在:单株成铃数和铃重与种植密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即随种植密度增加,单株成铃数、铃重逐渐减少,但单位面积内成铃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种植密度对衣分影响不大。综上所述,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生长势强,长势旺,发育快。密度过高则容易形成株问荫蔽,造成下部棉铃大量脱落,不利于高产;密度过稀,则不能充分发挥其群体优势。一般来讲,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种植密度以3.00万~3.75万株/hm2为宜。由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具有营养生长优势,特别是横向生长的优势较强,因而必须扩大行距,以减轻行间和株问棉花生长的竞争性,降低田问荫蔽程度,充分发挥个体生长潜力,形成高质量的群体。一般要求移栽密度比常规品种降低5%~10%。行距视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而定,一般为80~95cm。

解读B2B电子商务综合行业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易推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相关技术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