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揭示微丝细胞骨架调控因子WAVE和WASP在迁移细胞协同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
阅读次数:339发布时间:2016/11/10 10:24:42
图1. MIG-13通过两条平行信号通路调控Arp2/3复合体活性的模式图
2016年10月24日,生命中心欧光朔研究组在《Developmental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Functional Coordination of WAVE and WASP in C. elegans Neuroblast Migration”( WAVE与WASP在线虫神经前体细胞迁移中协同性功能)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微丝成核促进因子WAVE和WASP在迁移细胞前导端的协同功能模式,同时阐明膜蛋白MIG-13/LRP2调控微丝骨架极性排布信号通路。杂志同期发表新闻“WASP and WAVE Team Up at the Leading Edge”予以评述。
细胞迁移是多细胞动物体发育过程中基本生物学现象,其缺陷可导致个体发育的异常,过度细胞迁移则是癌症转移的重要原因。板状伪足(lamellipodium)是普遍存在于细胞运动前导端的迁移结构,其形成依赖于微丝成核因子Arp2/3复合体在前导端的活化。然而,对于Arp2/3的活性是如何在极性分子的指导下被调控并不清楚。Arp2/3在胞内的活化依靠其成核促进因子WAVE和WASP。长期以来,WAVE被认为在伪足结构内激活Arp2/3复合体,而WASP参与细胞内吞作用等其他生理过程。在该研究中,欧光朔课题组通过knock-in技术分别对线虫WAVE和WASP蛋白进行原位GFP标记,结合活体成像技术和遗传分析手段,发现在迁移细胞前导端主要存在为WAVE,而WASP也有定位;在WAVE缺失的情况下WASP可以从次要存在扩展到前导端大部,弥补原本WAVE的功能,承担Arp2/3复合体的活化调控,继而确保细胞的定向迁移能力。该研究以抑制子遗传筛选为基础,结合多种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分析,鉴定指导线虫Q细胞定向迁移的保守膜蛋白MIG-13/LRP12通过SEM-5/WASP和ABL-1/WAVE两条平行的信号途径激活Arp2/3,揭示Q细胞迁移的新机制(图1)。该研究发现的调控Q细胞定向迁移的关键因子都具有人类同源蛋白,研究成果可能为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发育指出新的方向,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欧光朔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2014级在读博士生朱志文和博士后柴咏平为该文的共同作者。这项工作的体外生化部分得到黄善金、吴嘉炜和王志新教授实验室的大力帮助,其他作者还包括李文静博士,李薇副研究员,蒋玉祥、胡惠芳同学。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生命中心等相关机构的经费支持。
相关产品更多>>
相关文章更多>>
- 2018/5/28新技术查肝病早期迹象最多用 45 分钟齐一生物编辑
- 2018/3/30发现AELs磷酸化ABA受体并影响其稳定性
- 2018/3/15首次解析人脑“中央处理器”,领先美国脑计划
- 2018/3/142017 年赴香港打 HPV 疫苗的中国人超过 10 万人次
- 2018/1/24酸化的迁移侵袭抑制蛋白(MIIP)促进结直肠癌转移
- 2018/1/11锁定目标药物干预阿尔茨海默氏症
- 2017/11/30科考发现佐证气候变暖或致南极海洋生物大增齐一生物
- 2017/11/14发现肝癌细胞增殖非编码 RNA 调控机制
- 2017/11/9PD- 1 疗法不起效的黑色素瘤
- 2017/10/26绝缘子结合蛋白 CTCF 参与 DNA 损伤修复而帮助维持基因组稳定性